學歷及資歷
  • B.A. (First Class Hons.), CUHK; M.Phil., CUHK; Ph.D., CUHK 
當前職務
  • 教授、副系主任(課程發展)
  • 現當代文學與文學理論專業統籌
  • Deputy Chair, Quality Assurance Committee (QAC)
  • Associate Director, Wan Chow Yuk Fan Centre for Interdisciplinary Evidence Based Practice & Research (CIEBPR)
研究興趣
  • 香港文學
  • 中文現當代文學
  • 報刊與文學
  • 講授科目
講授科目
  •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(Module: “Digital Humanities and Chinese Studies”)
  • 文學概論
  • 香港文學
  • 現當代散文
  • 中文報刊與現當代文學研究
  • 現當代中國女性文學
  • 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
  • 大一國文

獲獎紀錄

  • 2022 16屆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(藝術評論)
  • 2015 42屆青年文學獎文學評論組亞軍

研究資助

  • RGC FDS “The Imagination and Literary Practice of a “Third World” Hong Kong: The Introduction and Appropriation of the Latin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1970s Hong Kong” (UGC/FDS15/H12/21) ($624,320)
  • Hong Kong Arts Development Council (HKADC) Project Grant for Literature Publication (2019) ($47,000)
  • 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 RSDC internal conference grant ($14,973)
學術著作
專書
  1. 《也斯的香港故事:文學史論述研究》,香港:中華書局,2021年5月。(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出版項目) 

  2. 《素葉四十年:回顧及研究》,香港:中華書局,2020年12月。

  3. 《西西研究資料》(與甘玉貞、何福仁、陳燕遐、趙曉彤、樊善標合編),香港:中華書局,2018年7月。 

專書章節
  1.  “Hong Kong periodicals, translations and multilingualism: Literary translation of Leung Ping-kwan and Betty Ng Hui Bun in the 1970s.” In Tzu-yu Lin ed., Multiculturalism, Literature and Translation in East Asia. London: Routledge. In Book series “Routledge Studies in East Asian Translation”, https://www.routledge.com/Routledge-Studies-in-East-Asian-Translation/book-series/RSEAT#(Upcoming in 2023)
  2. 〈文化寓言與粵語抒情:論也斯《剪紙》兼及連載版本的修改〉,黃超達、區志堅編:《文化與歷史》(香港:中華書局),即將出版。

  3. 〈反叛的政治與發憤的抒情——魯迅的革命抒情詩學〉,周佳榮、黎志剛、區志堅編:《五四百周年:啟蒙、記憶與開新》(香港:中華,2019年),下冊,頁456-471。

  4. 〈敘述視點的對調與香港文學的世界視野— 論西西有關中國旅行的小說〉,《西西研究資料》(香港:中華,2018年),第1冊,頁339-350。

  5. 〈七十年代香港「生活化」詩歌概念新論〉,《第42屆青年文學獎文集》(香港:文化工房,2017年),第二冊,頁63-74。

  6. 〈香港文學的都市論述及其邊界〉,香港公共圖書館編:《第十三屆香港文學節研討會論稿匯編》(香港:香港公共圖書館,2021年),頁7-29。

學術期刊
  1.  “Book review of Laura Fólica, Diana Roig-Sanz, & Stefania Caristia (Eds.).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Periodicals: Methodological Challenges for a Transnational Approach”, Babel: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ranslation 68:2 (April 2022), 307–312. (A&HCI/SSCI)
  2. 〈香港文學的都市論述及其邊界〉,《中國現代文學》第38期(2020 年 12 月),頁73-92。(THCI Core) 
  3. 〈也斯的香港後殖民文學與論述〉,《臺北大學中文學報》第27期(2020年3月),頁75-144。(THCI Core) 

  4. 〈論法國新小說家羅伯-格里耶與當代中文文學的「非人性化」實驗——以六七十年代香港文學及八十年代末中國當代文學為例〉,《中國現代文學》第35期(2019年6月),頁113-142。(THCI Core) 

  5. 〈文學翻譯作為評論:也斯六、七十年代的西方文學譯介〉,《中外文學》第47卷第2期(2018年6月),頁125-179。(THCI Core) 

  6. 〈也斯的七十年代香港新詩論述——以台灣現代詩檢討風潮為燭照〉,《台灣文學研究》第11期(2016年12月),頁93-142。

  7. 〈政治詮釋與情欲轉移:論晚清至1940 年代《牡丹亭》的接受情況〉,《清華中文學報》第15期(2016年6月),頁161-188。(THCI Core) 

  8. 〈抒情與寫實:重釋也斯的「生活化」詩歌主張〉,《中國現代文學》第28期(2015年12月),頁129-148。(THCI Core) 

  9. 〈從八十年代初香港作家的中國遊記論本土的身份認同──以《素葉文學》為例〉,《臺大中文學報》第50期(2015年10月),頁77-116。(THCI Core) 

其他期刊

  1.  〈何福仁專訪〉(共三篇),《虛詞・無形》。https://p-articles.com/heteroglossia/2236.html ,刊出日期:202168日。
  1. 〈文化寓言與粵語抒情:論也斯《剪紙》兼及連載版本的修改〉,《香港文學》第420期(2019年12月),頁13-23。

  2. 〈西西的譯介與書話〉,《字花》第80期,頁90-94。

  3. 〈像她們這樣的兩個女子唱歌劇〉(合著),《字花》第80期,頁64-71。

  4. 〈羅樂敏:女子的生活感性〉(推薦序),羅樂敏:《而又彷彿》(香港:水煮魚文化,2018年),頁166-169。

  5. 〈繆斯的行列──淺談五位香港年輕女詩人〉,《聲韻詩刊》第35期(2017年3月),頁14-19。

  6. 〈本土詩觀的角力史──從七十年代初說起〉,《字花》第59期(2016年1月),頁104-108。

  7. 〈敘述視點的對調與香港文學的世界視野──論西西有關中國旅行的小說〉,《文學評論》第41期(2015年12月),頁10-16。

  8. 〈初論陳冠中《裸命》〉,《香港文學》2013年6月號,頁74-75。

  9. 〈「我的心仍在北方的高原」──從《海瀾》看五十年代南來作家的文學生產〉,《文學評論》第26期(2013年6月),頁97-103。

會議論文
  1. “A heterogeneous Asian city on the back of Chinese nationalism: Leung Ping-kwan and Hong Kong Postcolonial and Post-nationalist Hybridity,” Multiple Decolonialities and the Making of Asian Commons, 18 Feburary 2022.

  2. “Dialogues between Hong Kong and the World: A Study of the Literary Translations of Leung Ping-kwan and William Tay,” Backreading Hong Kong Annual Symposium 2021: Translating Hong Kong, 11 December 2021.

  3. “Teaching Hong Kong in a Silenced Time: Experience Sharing on teaching Hong Kong Literature,” Teaching Hong Kong, Hong Kong Teaching: A Hong Kong Studies Symposium, 4 December 2021.

  4. 〈淺論文學雜誌在典律化建構中的角色〉,香港樹仁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主辦,中國文學『典律化』流變的反思國際研討會」,2021年10月23日。

  5. 〈西西與素葉:一個作家與一份雜誌的關係〉,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主辦,「浮城的故事:西西國際學術研討會」,2020年12月10日。 

  6. 〈香港文學的都市論述及其邊界〉,香港公共圖書館主辦,「第十三屆香港文學節」研討會,2020年7月4日。

  7. “Leung Ping-kwan and His Discourse of Postcolonial Hong Kong,” AAS-in-Asia Conference 2020 Asia at the Crossroads, Aug 30 - Sep 4 2020. (Paper accepted. Panel cancelled due to COVID-19.)

  8. 〈都市/本土的鏡像:論七十年代香港作家旅行散文中對都市的看法〉,中文與比較文學協會主辦,2019 Biennial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(ACCL),2019年7月18日。

  9. 〈七十年代香港文學與拉美文學的交織〉,香港樹仁大學中文系及英文系主辦,The Natureculture Crisscrossings: An Emergent Chinese-Western Intersectional Perspective,2019年6月13日。

  10. 〈文學與歷史:想像、懷舊、解構〉,香港樹仁大學歷史系、杜葉錫恩教育基金主辦,「兩岸四地歷史教育研討會」,2019年1月11日。

  11. 〈論法國「新小說」與現當代中文文學的「非人化」傾向〉,“Anthropocene and Beyond: Towards a Shared Narrativity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,” 2018年6月1日。

  12. “Everyday-life poetics in the 1970s Hong Kong,” 2018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(ACLA), March 31st 2018.

  13. 〈「香港」如何「抒情」:也斯《剪紙》連載版新論〉,「逆讀香港:香港文學與文化青年學者學術研討會」,2017年1月。

  14. 〈也斯的七十年代香港新詩論述——以台灣現代詩檢討風潮為燭照〉,「第二屆從誤讀、流變、對話到創意國際學術研討會:戰後台灣、香港、馬華文學場域的形成與變遷」,2016年7月。

  15. 〈文學翻譯作為評論:也斯六、七十年代的西方文學譯介〉,「藝術、翻譯與現代中文文學」國際學術研討會,2016年5月。

  16. 〈也斯對法國新小說的譯介與「生活化」新詩的關係〉,「戰後香港、臺灣、馬華文學場域的形成與變遷」國際研討會,2015年7月。

  17. 〈魯迅的革命抒情詩學〉「第六屆香港中文大學、臺南成功大學研究生中文論壇」,2015年5月。

  18. 〈《素葉文學》的中國遊記〉「第五屆香港中文大學、臺南成功大學研究生中文論壇」,2014年6月。

  19. 〈論《素葉文學》前期(1980-84)的內容及風格〉香港亞洲研究學會第八屆研討會 (The 8th ASAHK Conference), 2013年3月。